本次重污染过程是2018年面临的首次挑战,不想却持续了这么长时间。连日来重霾一直挥之不去,徘徊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,对当地各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。
1
去年也有一次长时间的重霾
2018年中旬这轮重污染持续将近10天仍未落幕牵动很多环保人士的心,就本次污染过程与去年年初污染过程对比:
两次污染持续的时间均较长,去年持续了13天,今年截止目前虽未达到10天,但以重污染趋势来看,今年本轮重污染也可能达到或超过10天。
从气象上来讲,一方面,这两次重污染均有“源于气象,终于气象”的趋势。在人为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,气象条件的转差将直接导致污染物的持续累积。
具体表现在:
1)天气系统的减弱,高空槽脊活动减弱或转为纬向环流导致天气系统逐渐转为静稳,直接结果就是垂直和水平对流条件减弱,从而引起污染散逸不出去持续累积的情况。
2)通过均压场形势建立,地面相应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均压场形势。均压场态势的建立将不利于近地面水平扩散。
3)由于垂直对流等条件受限,污染物的累积对于太阳辐射也将有一定的阻挡作用,逆温等不利气象也将逐渐出现。进一步加剧了大气的稳定和污染物的累积。
另一方面,经过对比两次重污染过程,气象条件上又有这三方面不同:1)本次污染过程弱东北路与西北路冷空气多次扰动,导致污染更加聚集,污染界限分明。2)本次污染过程南北辐合严重,污染整体聚集在河南大部地区,持续时间较长。3)西部山西和山西与河北北部北京廊坊等地受弱冷空气扰动,污染呈现较大波动,有整体偏好的现象。
像这样的长时间跨度重污染过程,在今冬前几次的污染过程中是不存在的。
2
重霾更集中,污染在持续
就这次重污染过程中“2+26”城污染较严重的1月18日与2017年年末那轮重污染过程较严重的12月29日进行比较。
2017年12月29日与2018年1月28日“2+26”城AQI
由表中数据对比发现,本轮重污染过程中AQI高值更高了,但相对来讲同时发生重污染的城市数量却减少了。2017年12月29日重污染期间,“2+26”城AQI最高值为371,而2018年1月8日重污染期间,“2+26”城AQI最高值为406;2017年12月29日重污染期间,“2+26”城重污染城市有27个,而2018年1月8日重污染期间,“2+26”城重污染城市只有18个。
从持续时长上来比较,以邢台市为例。
可以看到邢台市本轮重污染过程的持续时间更长,而且截止19日仍然在持续。若按往常的重污染过程判断,本轮重污染过程PM2.5在1月16日出现下降后会接着下降,直到污染过程结束。但本次重污染过程却在1月17日出现了反弹,PM2.5浓度重新升高。而且从17日—19日一直维持在了较高值。
3
重霾还未过,济宁重污染天目标变化率已失守
经这次重污染过程影响,“2+26”城的冬防目标完成情况可用下表表示。
截止目前虽然“2+26”城PM2.5累计浓度同期变化率目标依然全部完成,但完成幅度均相对本次重污染前有所减少,济宁与菏泽市的PM2.5累计浓度同期变化率已经接近于目标值。而对于“2+26”城的重污染天同期变化率目标,济宁市显示出未达成状态。
(真气网AiryMap地图19日18时AQI)
从今日的重污染发生情况来看,今日“2+26”城太行山东侧沿线城市依然笼罩在重污染之中,除此以外的河北省其它中部、南部、以及河南省与山东西部各城市也出现了重污染。
据环保部通报:京津冀及周边区域,20日夜间至22日,河北南部、河南东部、山东中西部等地静稳天气维持,有中至重度霾,部分地区严重霾。22日夜间起,受较强冷空气影响,区域霾天气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。因此就本通报看,本轮重污染还将持续1—2天时间。